随着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推进,最近已经到了专家学者们预测的高峰期。这个高峰期,指的是发病人数的增长速度和增长人数。截止到笔者发文的2020年2月3日14点,全国新冠病毒肺炎确诊患者已达17238人,同时疑似病例也高达21558人。
也因此,疫情比较严重的区域,无论是医院,还是普通民众,口罩这类防护物资都是紧缺的,尤其是湖北、武汉。根据专家的建议,目前防护作用较好的口罩是N95口罩,普通一些的就是医用外科口罩,也正因为如此,这两种口罩更是紧缺到断货。
向一线医护致敬!!!
而在这一罩难求的时刻,专家却告诉我们:口罩一般4小时要换一个,不建议多次重复使用(后面我们会有详细解读)。
此时,我们难免会想到一种退而求其次的做法:将口罩消毒后,再次或多次使用!那么,这么做靠不靠谱呢?
这些口罩不能用来防新冠病毒
还是先说结论:可以,但要找对方法。
在这次疫情发生之前的很多年,早已经有人做过实验。以N95口罩为例,他们试用了包括普通锅蒸煮、水煮、高压锅蒸煮、喷酒精消毒、烤箱烤、紫外线消毒等在内的很多种方法。
但大部分的方法都存在问题,比如,蒸锅蒸煮、高压锅蒸煮、水煮类法,会破坏口罩内部结构,甚至变形。而酒精消毒法,则会破坏口罩的静电吸附结构,最终导致口罩不再符合N95标准。
N95口罩
下面说一下两个靠谱的方法:
1、干热消毒法。比如将用过的口罩放在烤箱里,用70度的高温(不建议温度太高),烤30分钟。
2、紫外线灯消毒法(紫外线消毒灯到底能不能消灭新型冠状病毒?)。实验显示,在253.7nm、0.3毫瓦/平方厘米的光强下,30分钟可以使得N95口罩上的细菌和病毒消灭干净,并且口罩仍然符合N95标准。
医用外科口罩
PS:如果你分不清楚外科口罩和普通一次性口罩的区别
可以直接看包装说明,或者咨询店员
干热法不用过多解释,但紫外线消毒法需要特别说明一下。我们比较常说的紫外线,其实来自于太阳,而文中的紫外线消毒法对紫外线的强度是有要求的。一般情况下太阳光的强度是达不到的,尤其是冬季的太阳,光强更是差的太远。因此,如果你没有那个条件,千万不要幻想将口罩挂在阳台晒晒就能彻底消毒了。当然,勤晒被子,还是能晒灭一部分细菌和病毒的。
那这种强度的紫外线哪里有?通常只能从专业的紫外线消毒灯上获得了,比如一些装有紫外线灯的消毒柜,都是可以用的。如果你家里的紫外线消毒灯是下图这样的,那么,请务必在人员不在室内时操作,否则,你可以想象一下,夏天遭太阳暴晒后的情景。
紫外线消毒灯
那么,我实在没有消毒灯(笔者经过电商平台搜索发现,凡是消毒类、防护类的物资,基本上都断货了)、口罩也没剩多少了咋办?
如何科学节约使用口罩,就成了新的问题。钟南山院士表示:口罩一般4个小时一换,但特殊时期,不用每戴一次就换一个。比如吃饭或者做其他事情之后,就没必要马上就换。在低风险场景戴过口罩后,只要把口罩内面朝里叠起来,就可以继续用。
就目前情况而言,在疫源地、以及一些人员密集的非疫源地,戴口罩都是应该的。所以,这并不是说我们在任何地方都要戴口罩。再比如,我们去打个球、钓个鱼,现场总共没几个人,也就不用戴口罩。当然,我们还是像以往倡导的那样,若无必要,别出门!
另外,钟南山院士还有提到,普通群众一般不用戴N95口罩,普通医用外科口罩足够了。因此,我们也相应人民日报的号召:
我们呼吁:将N95口罩留给一线医护人员!